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成果,揭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机制原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阅读量:5615
来源丨中国中医药报
2月1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许能贵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机制,首次证实了电针刺激廉泉穴能有效治疗中风后的吞咽障碍。
针灸的疗效验证是制约中医针灸发展的瓶颈问题。许能贵教授团队从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作为一种传统非药物疗法,针灸在治疗吞咽障碍上有独特优势,临床中,对位于舌骨上方凹陷处廉泉穴的电刺激常被用来治疗吞咽障碍。然而,此前这种通过对外周穴位的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机制并不明晰。
该研究解析了M1-PBN-NTS神经环路在电针廉泉穴中调控吞咽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揭示了电针刺激廉泉穴治疗吞咽障碍现代神经生物学机制,为说明白、讲清楚针灸疗效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团队首先利用跨多突触的病毒神经示踪技术在初级运动皮层(M1)中发现了一簇兴奋性神经元,并通过化学遗传技术验证了调控这类兴奋性神经元可以调节参与吞咽行为的重要肌肉下颌舌骨肌的活动。
研究发现,M1的局灶性缺血能模拟中风后吞咽障碍(PSD)病理,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电针刺激廉泉穴来治疗,并且依赖于对侧M1的兴奋性神经元的激活。此外,通过神经示踪结合光遗传、化学遗传、在体多通道记录等技术验证了存在由M1到孤束核(NTS)的直接和间接突触投射,且M1可调节臂旁核(PBN)和孤束核(NTS)中的神经元。光遗传调控M1能诱导的吞咽肌电反应,且M1对PBN和NTS的激活调节也是电针改善PSD后吞咽功能产生所必需的。
该论文是针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现代研究,是许能贵教授团队又一次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的创新成效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医针灸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