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医药“核芯”技术——清华李梢课题组成果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发布时间:2018-05-22 阅读量:2474 来源:杂志社

    2018年4月22日至26日,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峰会开幕。该峰会的主题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清华大学李梢课题组携“清华自主核心技术促进中医药伟大复兴和重大疾病智慧防控”成果亮相峰会,该展示通过视频、展板和智能应用等形式,在两个场馆集中展出。作为峰会上突出的中医药元素,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整体性、个性化的医学,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科学方法与技术,却是长期以来中医药研究的瓶颈问题,这不是照搬现有的“单基因、单靶点、单药物”研究模式就能解决的。李梢课题组率先建立了从信息与系统的角度发掘中医药生物学基础和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打造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时代的中医药“核芯”技术。

 

 

 

 

    这些“核芯”技术实现了几方面的突破:在理论上,突破单因素还原论的限制,提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网络靶标”原创理论,从信息与系统的角度研究复杂疾病和中医药的整体内涵;在方法上,利用大数据和多层网络的关联,创建了一套网络药理学关键算法,首次实现了中西医表型、中西药物分子机制的全基因组高精度预测;在数据平台上,突破目前医学数据与生物信息分离、中西医信息分离等局限,以胃炎-胃癌为范例建立了中西医生物信息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还建立了能实现全中药、全成分、全功能解析的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特色数据平台;在应用上,围绕中医药核心问题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如中医寒热证生物分子网络、中医舌诊生物标志物、六味地黄等经典方剂的网络调节机理、抑制炎癌转化等新活性成分、胃癌中西医智慧防控系统等,这些开拓性成果获得近20项中国、美国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50多个国家的作者在Cell等刊物引用4000余次,为传统以经验为主的中医药赋予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有望促进中医药智慧和精准诊疗。

 

    这些成果相继被《华尔街日报》长篇报道和头条推荐,入选“2014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被NIH/NCI肿瘤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战略白皮书评价为“至关重要”,李梢也被美国NIH等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的“开拓者”。通过多媒体互动展览,观众们切身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目睹了清华中医药自主核心技术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药研究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构建胃癌等重大疾病中西医智慧防控新模式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在给本届峰会的贺信中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利用信息科技打造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核芯”技术,一方面有助于在新的时代引领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新途径。相信中医药“核芯”技术将有力地推动建立中医药原始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李梢教授近照

 

李梢简介:中医学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信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生物信息学部副主任,“中医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会会长、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委会副主委等职。李梢还是国家非遗“张一帖内科”第十五代传人、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学术传承人。